证券杠杆率 花开满城红 千行百业进
看花,雄姿英发,花开似火;看人证券杠杆率,千行百业,砥砺奋进。每年三月,英雄花都会点染出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鲜亮底色。
英雄花开英雄城,英雄人承英雄业,看新时代的“英雄”,他们扎根一线,在为民办实事中书写岗位上新的“英雄传奇”;他们身担重任,在推动城市科研教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昂扬“英雄气概”;他们以体育为纽带,在迎接十五运的同时,探寻粤港澳大湾区更深厚的“英雄文化”向心力。
汇聚千行百业的广州,求质而进、向新而行,正努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样的目标离不开新时代的奋斗者。
当新时代的奋斗者们在广州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接力奔跑,他们便成为英雄花的化身,让红色文化的火种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扎根基层实干担当谱写城市新篇
树上,一朵朵鲜艳的花朵讲述这座城市英雄花开的时节故事,这既是先烈们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更是后来者接续奔跑的接力棒。
千行百业的奋斗者成为英雄花的化身,让红色文化的火种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南方+记者 张冠军摄
城中,来自各行各业基层的一线代表用一件件为民、实干的事迹谱写新的广州故事。
在荔湾区,老旧居民楼“困住”腿脚不便的长者,为了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荔湾区金花街道蟠虬社区党委书记区燕明推动加装电梯,加装扶手,让不能下楼的老人也能轻松下楼,累计1.1公里的爱心扶手在日复一日中守护居民回家路。今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区燕明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党建引领百医护老”的建议,呼吁构建“医养康护”10分钟“家门口”服务圈。
视线转向增城,全国人大代表、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想农民所想,带领团队通过“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模式盘活闲置土地,打造“遇稻里”增城丝苗米品牌,推动农产品电商化。在农田里,沈燕芬以木棉坚韧精神为依托,汇聚起多方力量,在英雄城传递“新农人”的青春活力和创新精神。
百年英雄城,精神不变,在基层的岗位上,解决民生小事、耕耘一亩三分地也是英雄伟业。这样的时代精神不仅停留在广州、广东、大湾区,更在英雄人承英雄业的过程中走出了国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疝外科主任吴健瑜就是亲历者。
时间指针拨回到7年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出招募中国(广东)第八批援加纳医疗队队员的通知,吴健瑜主动请缨,第一时间递交了报名表。吴健瑜知道,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身为共产党员,他更有义务奔赴前线。13个月,近400个日夜,他的手机里,一直存放着一批日记的照片——那是妻子王海焦为他隔岸加油的心声。在时差七小时的时空里,他们编织着“等木棉再开”的约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八个字,已经融入了这对夫妻的生命年轮。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看广州城市发展的一线,每一个岗位上的奋斗者都是时代的见证者,他们在红棉精神织就的经纬线上,带动英雄城市的血脉沸腾。
英雄花的精神像一条纽带,穿越时间和空间,翻山越岭,将一群人和一座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街巷的深处到城郊的田野,从国内到国外,不管身处什么岗位,他们用“干”的作风接力奔跑。
驰骋争先攻坚克难赋能城市发展
眺望城市的天际线,楼宇像跳动的字符,一个个高质量发展的故事不断刷新城市前进的脚步。
溯历史,革命英雄在广州开辟伟业,看当下,一群新的“英雄”仍然有“敢为天下先”的豪情。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会聚广州,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驰骋争先。
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广场,红鸟日晷正静静矗立,在地上画出时间的轨迹,见证建校几年来学校的发展。任港科大(广州)校长几年来,倪明选带领学校突破传统的“院—系”架构,打破学科界限,建立开创性的“枢纽—学域”学术架构,发展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为大湾区和国家科技创新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活力。
在这座城市办学的几年来,倪明选不断汲取英雄城的精神,并将其变成时代育人的动力。在最新的“英雄花开英雄城”之“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中,他寄语港科大(广州)学生以史为鉴,筑牢理想信念,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通过知行合一,践行实干担当,在科研、创业、社会服务中脚踏实地,以“坐得住冷板凳”的定力攻克科学难题,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从校园拉回视线,看向不断运转的生产线。珠江啤酒高级工程师钟丽琴从生产一线的检验员变成优秀的技能人才,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也为城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助力。
如今,她是“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南沙工匠”、国家一级品酒师、国家一级酿酒师,带领“钟丽琴技师工作室”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和检测分析方法创新,拥有专利33项,参与科研项目56个,参与研发精酿啤酒新产品40个,获国内外大型赛事近30个奖项。
“我们要以昂扬的英雄气在这座英雄城里迸发出向未来、更可期的澎湃动能,在智能制造浪潮中书写产业强国新篇章。”钟丽琴说。
正如钟丽琴所说,英雄气融入了城市的血脉与灵魂,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澎湃的动能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产线上不断跳跃,一直延续到出海口。
眺望大海,由中国船舶集团自主设计建造的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于2024年在广州南沙正式建成入列。扬起的海浪中,有每一位科研人的“梦想”。高级工程师、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职工廖俊峰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廖俊峰加入“梦想”号大洋钻探船项目的舾装设计。他策划实施舾装生产设计放样工作,分区域分阶段组织多次模型评审,完成生产设计图纸下发852份,计划完成率100%,为船舶下水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攻坚克难,2024年“梦想”号成功交付。他也获邀登上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代表广大工人唱响一曲《伟业》。
“一百多年前,柯拜船坞(中船黄埔文冲船厂前身)产生了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百年后,我们新一代产业工人将以灼灼匠心奋力书写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绚丽篇章。”廖俊峰曾在采访中表示。
回应时代的命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面向“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运会举办年,广州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这些勇攀高峰的奋斗者。
从实验室的冷板凳到南沙新区的热土,从校园的融合创新到生产线上的技术突破……在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英雄花开英雄城的精神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在大地上指引前进的路灯,在每一个路口,照亮奋斗的轨迹。喜迎全运湾区群英绽放志愿精神
英雄之城迎全运,志愿之城颂红棉。在即将到来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与残特奥会上,广州将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这场盛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英雄精神的弘扬与传承。
广州以体育为纽带,将“英雄气”融入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从基础保障到志愿服务再到湾区交流,红棉精神无处不在。
办一场会就是办一座城,考验的是城市的承载力量。在迎接十五运的倒计时中,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输电管理二所运维工程师李濛和同事们出现在城市里各个繁忙角落,从施工工地到崇山峻岭里的铁塔上,他们练就飞天遁地的本领。
“作为电力工程师,我们会用最认真的态度、最精细的服务,‘一对一’对接好全运会各重要场所,主动对供电线路‘把脉’,对电力设备‘体检’,全方位提供用电安全服务。”李濛说,在英雄城承英雄业,擦亮十五运的名片,他和同事们以岗位为阵地,以技能为火炬,用行动为十五运注入力量,时刻准备着点亮全运会赛场。
从2010年广州亚运会到十五运,广州志愿之城的名片在红棉精神和体育精神的同频共振中更加闪亮。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已经整装待发,投入城市的志愿服务之中。作为机关党员“红棉”志愿服务队的队长,陈晓霞正是其中之一。
扎根社区扶孤助困20余载,陈晓霞志愿时间超过1.3万小时,她创立了20多个公益项目,带动1.7万人次参与公益,用志愿的精神浇灌城市,她就是盛开在志愿服务里的“木棉花”。面向十五运,无数的志愿者与她一样,用“红棉精神”点亮全运温暖底色,打造“幸福广州”、温暖羊城。
一个赛事,三地联动,英雄花的精神也不断丰富三地文化的交流,在文化共融中为城市铸魂。面向十五运,港澳青年们在红棉研习中重新认识广州,在红色景点中找到三地共办全运会的文化根基。
香港青年代表谭喜文在红棉研习中用脚步丈量城市。他说,广州是一座英雄城,有着众多的红色史迹点,在与大家携手完成研习任务的过程中,每一处红色史迹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港澳学生们也更能理解湾区的文化力量来源。一场红棉研习向四海宾朋发出“英雄城”的诚挚邀约,传递“英雄城”的体育精神与开放胸怀。在行走中对话湾区建设者,将国家叙事转化为三地青年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集体记忆,在湾区新生代心中厚植爱国主义信念根基。
“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正如2025“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启动上唱响的《亚洲雄风》一样,英雄城花开一年又一年,英雄精神一代传一代。
往前看,一朵花承载历史的轨迹,革命英雄化身城市的将神意象。品当下,无数奋斗者在新的时代听着英雄的故事与珠江共流,与城市同辉,成为城市故事新的IP。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奋斗中,他们继续用自己的双手续写广州岁月长河中的“英雄交响曲”。
南方+记者 马艺天证券杠杆率